專題文章

地下管線普查與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有何不同?
2023-04-23 09:27:37 瀏覽次數:
分享到:
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安全有序運行的重要基礎,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地下管線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當前,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總體平穩,基本滿足城市快速發展需要,但城市地下管線、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車場、人防等市政基礎設施仍存在底數不清、統籌協調不夠、運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城市道路塌陷等事故時有發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分別在2014年發布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號),在2020年發布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0〕111號)。
前者要求:各城市及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線信息系統。
后者要求:到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摸清底數,掌握存在的隱患風險點并限期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前者要求的地下管線普查與后者要求的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有何不同?
一、普查范圍內容更全面
地下管線普查包括:城市范圍內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不包括油氣管線)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各類綜合管廊。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包括:重點城市道路(含穿越城市建成區的公路)、街巷,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通道和其他公共區域的城市地下工程管線設施,城市地下交通設施(如人行地下通道、城市地下道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以及城市地下其他工程(如人防工程、廢棄工程等)。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所覆蓋的對象和范圍更大更廣,基本涵蓋了整個城市地下空間。通過普查摸清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的家底,形成整個地下設施“一張圖”。
二、普查技術指標更精細
地下管線普查技術指標包括:空間信息及部分技術信息為主,以摸清線路路由為主要目標,如管線種類、介質、壓力、材質、規格、平面位置、埋設方式、埋深、高程、走向、連接方式、權屬單位、建設時間、運行時間、管線特征、及相關場站等信息。獲取方法主要通過外業管線探測獲取。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技術指標包括:設施類別、管理信息(如設施名稱、設施位置、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等)和技術信息(如功能屬性、敷設方式、地質條件、地下水情況、施工方式等)。獲取方法為資料調繪和外業普查。
地下管線普查的技術指標有十幾項,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技術指標高達幾十項,后者拓展了技術信息并新增管理信息的內容普查。
三、普查單元劃分
相比地下管線普查而言,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新增普查單元劃分,要求以道路為普查單元,增加了道路普查單元信息的調查,并根據各級城市規模的大小選擇合適的行政區劃單位劃分普查區域;普查單元的劃分原則應從可操作性出發,各地自行制定,例如廣東省提出沿道路長軸方向進行劃分等具體要求。在一個普查區域內以各級城市道路為普查單元,科學編制普查單元編號,各普查單元要無縫銜接,全面覆蓋普查區域。
結語:
住建部發布《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和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指導手冊》,文中指出:“本指導手冊僅供參考使用,各地可結合實際對本地區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各地關于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實施細則或有所不同,因此與地下管線普查的區別探討中或有不充分,實際可參考當地普查標準體系。
金迪在三十余年的發展中,已經具備管線年探測十萬公里、處理圖件十萬幅的生產能力。在傳統的地下綜合管線普查中,具有豐富的實施經驗、其中不乏多個大項目實施經驗,此外還具備管線普查疑難問題處理能力與大項目管理能力。金迪始終不忘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在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又一輪浪潮中,不斷創新探測方法、探測設備、探測技術,守護“城市生命線”安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分別在2014年發布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號),在2020年發布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0〕111號)。
前者要求:各城市及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和權屬單位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和專業管線信息系統。
后者要求:到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摸清底數,掌握存在的隱患風險點并限期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前者要求的地下管線普查與后者要求的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有何不同?
一、普查范圍內容更全面
地下管線普查包括:城市范圍內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不包括油氣管線)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各類綜合管廊。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包括:重點城市道路(含穿越城市建成區的公路)、街巷,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通道和其他公共區域的城市地下工程管線設施,城市地下交通設施(如人行地下通道、城市地下道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以及城市地下其他工程(如人防工程、廢棄工程等)。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所覆蓋的對象和范圍更大更廣,基本涵蓋了整個城市地下空間。通過普查摸清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的家底,形成整個地下設施“一張圖”。
二、普查技術指標更精細
地下管線普查技術指標包括:空間信息及部分技術信息為主,以摸清線路路由為主要目標,如管線種類、介質、壓力、材質、規格、平面位置、埋設方式、埋深、高程、走向、連接方式、權屬單位、建設時間、運行時間、管線特征、及相關場站等信息。獲取方法主要通過外業管線探測獲取。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技術指標包括:設施類別、管理信息(如設施名稱、設施位置、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等)和技術信息(如功能屬性、敷設方式、地質條件、地下水情況、施工方式等)。獲取方法為資料調繪和外業普查。
地下管線普查的技術指標有十幾項,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技術指標高達幾十項,后者拓展了技術信息并新增管理信息的內容普查。
三、普查單元劃分
相比地下管線普查而言,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新增普查單元劃分,要求以道路為普查單元,增加了道路普查單元信息的調查,并根據各級城市規模的大小選擇合適的行政區劃單位劃分普查區域;普查單元的劃分原則應從可操作性出發,各地自行制定,例如廣東省提出沿道路長軸方向進行劃分等具體要求。在一個普查區域內以各級城市道路為普查單元,科學編制普查單元編號,各普查單元要無縫銜接,全面覆蓋普查區域。
結語:
住建部發布《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和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指導手冊》,文中指出:“本指導手冊僅供參考使用,各地可結合實際對本地區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各地關于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實施細則或有所不同,因此與地下管線普查的區別探討中或有不充分,實際可參考當地普查標準體系。
金迪在三十余年的發展中,已經具備管線年探測十萬公里、處理圖件十萬幅的生產能力。在傳統的地下綜合管線普查中,具有豐富的實施經驗、其中不乏多個大項目實施經驗,此外還具備管線普查疑難問題處理能力與大項目管理能力。金迪始終不忘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在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的又一輪浪潮中,不斷創新探測方法、探測設備、探測技術,守護“城市生命線”安全!
